實現信息資源的有序組織是圖書館的主要職能之一,因此文獻編目就成為圖書館工作中極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使文獻編目工作規范化,達到書目數據的共享,學會組織了多次研討會,對《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國分類主題詞表》《中文標準書目著錄》等重要的圖書館文獻編目工具書進行研究和推廣,為我國圖書館編目水平的提高以及計算機輔助的文獻分類、標引、編目的開展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隨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興建或擴建館舍、引進使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成為圖書館的迫切需求。學會及圖書館建筑與設備分委員會(后稱:圖書館建筑與設備專業委員會),針對國內新館舍建設的需要,舉辦了多次專業研討會,對有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如1982年3月召開的“全國圖書館建筑設計經驗交流會”,1990年5月舉行的“圖書館建筑設計學術研討會”等。進入21世紀后,關于圖書館建筑設備的研究進一步注重人性化環境特色,重視以生態化、智能化的設計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讀者或用戶是圖書館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戶服務是圖書館的主體工作之一,開展用戶及用戶服務的研究自然成為學會一項基本工作而得到重視??梢哉f,對用戶研究與讀者服務的研究也始終貫穿于學會工作,學會專門在學術研究委員會下設了“用戶研究與服務專業委員會”。隨著新技術的采用,新理念的引進,關于用戶研究和服務的研討重點也逐漸得以深化。
聚焦圖書館科學管理和圖書館事業健康發展,學會及學術研究委員會聯合文化主管部門及各地圖書館多次召開研討會,圍繞有關議題進行研討。進入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在圖書館工作中的應用逐漸廣泛,針對圖書館發展規劃的研討也不斷走向深入。
隨著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的深入推進,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保護問題也隨之顯現,成為制約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問題。數字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年會、新年峰會和全國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聯席會議關注并深入探討的議題。
圖書館行業對現代技術的應用一直持開放、積極的態度,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館對現代技術的應用發展很快,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在圖書館領域不斷普及,圖書館自動化、數字資源加工、數字圖書館建設成為研究的重要領域。進入21世紀后,數字圖書館研究和建設的節奏加快,成為圖書館界的一項主要工作。
為應對由此發生的挑戰,學會適時開展相關的學術研討活動,對涉及的各領域課題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使圖書館工作者快速掌握有關技術應用及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各項內容。
古籍資源的研究、整理和保護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也是圖書館界持久關注和研究的議題,成為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學會在學術研究委員會專門設立古籍版本研究組(后稱:古籍整理與文獻保護專業委員會),負責組織并協調各方面力量對古籍善本開展學術研究,在古籍整理與文獻保護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果。
地方文獻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收集、保存、整理地方文獻并提供使用是圖書館的工作之一。為了更好地開展地方文獻工作,提升地方文獻理論研究者和業務隊伍的能力,有效推動學科發展,學會在學術研究委員會專門設立“地方文獻研究專業委員會”,并就此專題開展了系列活動。
社區與鄉鎮等基層圖書館,作為最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教育場所,其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一度以來,全國大部分社區鄉鎮圖書館都是有建無用,造成文化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成為制約我國圖書館事業全面發展的瓶頸。
學會曾在學術研究委員會下設社區與鄉鎮圖書館專業委員會;2015年,第九屆理事會統籌考慮分支機構設置,新成立了公共圖書館分會,并專門設立“基層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同時在閱讀推廣委員會設立“社區與鄉村閱讀推廣專業委員會”,體現了對社區與鄉鎮基層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圖書館已達600余個,成為我國圖書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在學術研究委員會中專門設立“少數民族圖書館專業委員會”,針對少數民族圖書館的特點及不同時期遇到的發展問題,組織各種研討會,借此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研究和發展。
作為培養廣大少年兒童道德品質和文化知識的重要社會教育陣地,少年兒童圖書館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府采取許多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少年兒童圖書館事業發展。少年兒童圖書館作為中國圖書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深受學會的關注和重視,并積極推動少年兒童圖書館及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的相關研討。
學會在學術研究委員會專門設立針對少年兒童圖書館工作的研究組(后稱:少年兒童圖書館專業委員會、未成年人圖書館服務專業委員會),并持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系列研究和交流活動,明確少兒圖書館在公共事業改革中的地位與作用,推動少兒圖書館工作者更新觀念、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滿足廣大少兒讀者的不同需求,保障少兒圖書館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使人、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2016年,進一步設立未成年人圖書館分會,成為學會分支機構。
本文摘自《國家文化治理環境下中國圖書館學會發展研究》,霍瑞娟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轉載自@圖書館報